4月22日至23日,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展览活动期间,举行兰亭论坛 ——“王羲之的真相”。
论坛邀请到王玉池、杉村邦彦(日本)、王连起、祁小春、萩信雄(日本)等国内外王学专家,以实证性的研究方式,从不同视角、不同领域围绕王羲之的生平与书法等有关话题展开学术性的演讲与探讨。同时,本次论坛还将资助全国书法专业的在校硕士、博士等50名青年学者前来参加兰亭论坛,对话王学专家,传播兰亭文化。
小春教授讲座:通过检讨文献、讨论二者之间的渊源关系,证明利用唐人书仪文献研究王羲之尺牍文本是完全可行的。必须注意的问题是,撰写尺牍毕竟属于个人行为,除了在大体的礼仪上会受到一定约制以外,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故私人书信往往各具特色,呈现多样性特征,因此不能说只要掌握了某一时代的书仪,即可据之读解所有书简尺牍。因为书仪与公牍不同之处在于礼、法二字,对使用者来说即是循礼与遵法,礼可以择而法则不可不遵。所以书仪对于使用者,实际上只是起一个大致参考的范本作用。此其一。出于供人模仿和套用之目的,书仪中罗列出来的预想应付各种场合的范文例句,往往是为那些不能或不善作文之人所设,再加上流行于当时的书仪,其内容必广为世人所知,故一般的士族文人可能会耻于照搬套用。山田英雄在《书仪について》中就注意到这一个现象:“《全唐文》所见唐人各种书状与书仪未必一致”,就很能说明问题。
其实即使晋代书仪传于今世,其情形亦当与山田氏所指出的现象差不多,书简文与书仪之间也会有很大距离。王羲之曾撰《月仪》,但从他的尺牍中却从来不见有类似“日往月来,元正首祚,太簇告晨,微阳始布。罄无不宜,和神养素”(《太平御览》卷二十九所引轶文) 语句,即为证明,此其二。因此,利用唐五代写本书仪数据研究王羲之尺牍文本,除了时代差异因素以外,也还必须考虑到个人书简所具有的多样性因素。钱钟书总结王羲之尺牍杂帖特性,谓其皆可自成“语言天地”,此正体现出在丰富多样的晋人尺牍中的一种个性。
论坛尾声:50位青年学者展开了关于王羲之及《兰亭序》的学术讨论和对话交流。青年学者由国内在王羲之研究领域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博士、研究生及日籍青年学者组成,他们一一向王学专家提出自己的问题,整个会议互动性强、学术性高,体现了作为高水平学术论坛应有的良好学风。会议结束时,陈振濂主席作了简短的总结,鼓励青年学者利用好这次契机,继续深入研究。同时祝贺这次会议圆满成功。最后,与会专家、青年学者、会务组工作人员进行合影留念。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