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祁小春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研究札记】关于书体、书风的“巧合”现象

2013-03-11 14:43:57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书体因时而异、书风因人不同,这是常识,在学术研究上作此界定尤其必要。我们在讨论书法史中的各种现象时,往往习惯于借助这一界定来概括或描述各时代的书体风格。比如殷周甲骨金文、秦篆、汉隶、北碑、唐楷等等,早已成为人们普遍所接受的概念。但也要承认,在求证问题分析现象时,这一界定只适合于顺时而不可逆推。比如,我们可以断定秦汉人肯定不能写出唐楷,但却不能说清人写不出秦篆汉隶,换言之,古人不能超前,但后人却可以作古,而且后者往往还会造成书体上的“巧合”现象。王国维曾举汉碑与清人书法为例,论曰:“甘陵相碑当在汉末矣,隶法健拔恣肆,已开北碑风气,不似黄初诸碑尚有东京承平气象也。前人研精书法,精诚所至,乃与古人不谋而合。如完白山人篆书一生学汉碑额,所得乃与新出之汉太仆残碑同;吴让之、赵悲庵以北朝楷法入隶、所得乃与此碑同。邓、吴、赵均未见此二碑,而千载吻合如此,所谓鬼神通之者非耶?”(《观堂集林•跋甘陵相碑》)“不谋而合”就是书体上的“巧合”。

  至于书风上的“巧合”,书法史上也不少见。现举一例(见图)。这件书作《灵致别称偈》若仅观其书风,谁见了大约都会误认为是清中期碑学盛行以来的学魏碑之作(习碑大家李叔同、梁启超书尤与之近)。如“花”、“鸟”、“不”方折之笔,碑味极浓,真可谓“刀痕”累累、“石迹”斑斑。再看“概”、“入”用笔,简直就是标准的魏体书法。然而此书作者,却是元代东游日本的高僧清拙正澄(1274-1339)。

  谈到书体书风的“巧合”现象,自然让我想起了《兰亭序》真伪的辩论。关于《兰亭序》中有无晋人笔意(即书体书风)问题一直是讨论的主流。然而书风书体毕竟是个相对的概念,其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以相对之概念(书体书风)证明具体之事实(书迹真伪),这种论证方式本身就存在缺陷。宜乎当年宗白华先生感慨道∶“这很可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

原载《书法报》2006年第二十五期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祁小春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