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祁小春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柳斋篆素》后记

2013-03-07 16:37:52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值拙著《王羲之〈十七帖〉汇考》即将出版之际,又承上海书画出版社王立翔社长之美意,惠允再为我出一本书法作品集。能有这样好事成双的幸运事,我感到无比幸福!本来,作为一介书生,本分就是做研究,如果出点成果,只要对得起人又无愧于己,拿出来出版问世亦无不可。至于出版书法作品集,却确实令我感到不安。尽管多年来在研究工作之余,我几乎没有间断过临池,将临池写字看作是自己研究的某种自然延伸。说写字已是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习惯,一点也不为过。然而尽管如此,我认为像这样随意性的、缺乏系统性的练习,对提高书法水平起不了太大作用。更重要的是,比起专业书法家,我在研究之余投入书法练习的时间十分有限,加上自识无太多的天赋与才气,所以,我的书法水平究竟怎样,我心里是很清楚的。不过在经历了大半辈子的人生之后的我,也算好歹悟出了个道理,正如集子中第一张作品“敬静淡一”所言,凡为一事,须敬业专一,恬淡坚守,只有这样,才可望有成,或即便不成,亦不须在意,对结果不必太多期待,只要过程是愉快的就好。

  受老师康殷先生影响,我偏爱篆书。这本作品集里收的都是近两年写的篆书作品,名曰《柳斋篆素》。从其中的金文、石鼓文、秦篆作品可以看出,我受清人的影响很大。是的,这与我的学习方法与实践理念有关。众所周知,清人的篆书艺术成就和经验,可为我们学习篆书提供重要参考。特别是技法,我主张宜先从清人篆书入手,熟练掌握其技法,然后再上溯三代甲骨文、金文以及秦汉大小篆。当今很多人写篆书,喜欢直接取法三代古文字,虽表面上显得气息高古,但在技法上则难掩贫瘠。学习传统经典并不是简单地重复,需要再创造,而再创造则需要借鉴和吸收前人的技法与经验,这方面清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作品集中的文字题材,大多源自民国年间秦文锦所编的石鼓文、秦公簋集联,而非我原创,特此说明。秦文锦是上海艺苑真赏社的创始人,该社曾用珂罗版影印出版了大量精品金石碑帖。秦文锦不仅富收藏、精鉴赏,还是个集联高手,他曾以名碑名帖中字集为联句出版,影响极大,为习书者带来很大方便,现今国内外出版的很多影印的碑帖集联,也都是翻印当年艺苑真赏社的本子。但需要指出的是,秦文锦尽管不乏文字学素养,但毕竟不是专家,故其中有很多用字都是有问题的。比如石鼓文中找不到的字,他就利用古文字通假原理互为借用,以至出现了一字作多字用的荒唐现象。其实,编撰这类集联供习字者临习,此风气在清末民国间很流行,比如著名古文字学家罗振玉,就曾编纂出版过《集殷墟文字楹联帖汇编》。料想罗振玉当时必然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因为在甲骨文中找不到的字更多,那么运用文字学通假允许的范围适当地造字,也是不得已的事。总之,古文字学理上的不确定性并不影响我们学习书法,因为集字的字形毕竟是准确的。几点写古文字方面体会,与书法同好交流。

  最后,我非常感谢上海书画出版社王立翔社长给我这样一个让拙作出版问世的机会,感谢王剑编辑对作品集所付出的辛勤劳动,非常感谢刘恒先生在百忙之际为作品集撰写序文,也非常感谢王子蚺、阳丰诸君在作品集的摄像、编排等方面所给予的支持与帮助!

柳斋

于广州美术学院书法篆刻工作室

2011-7-20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祁小春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