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祁小春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神恬意静,水流花开--祁小春的篆书艺术

2021-07-13 00:00:0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37500efbc7e5ae0006c26d85c0ee0f89.jpg

祁小春

  生于江苏南京。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三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广州美术学院二级教授、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兼书法工作室主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教授。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兼职教授,(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硕、博士生导师。出版学术专著八部,发表学术论文近七十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63a2eb9a4717a149d45f36235319b9f6.jpg

神恬意静,水流花开--祁小春的篆书艺术

刘恒

  祁小春是著名的书法史论学者,他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对“二王”以及魏晋书法史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研究,发表的一系列成果深得书法界的好评,成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之一。现在又看到他即将出版的一批书法作品,使人对他的了解更加全面和清晰。

  在古代,研究书法者同时也是书法家,做学问和写字是集于一身的。近几十年来,书法失去了实用价值而成为纯粹的艺术形式,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分工越来越明确,所以光写字不搞研究的书法家,或者潜心学问而疏于实践的研究者都不乏其人。然而从书坛的实际情况来看,搞书学研究还是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为好,特别是研究书迹及技巧方面的问题,具有实际经验,对于研究过程中的理解、判断、评价都大有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说,祁小春在潜心学术的同时兼顾临池,是十分清醒和明智的做法。

  祁小春从小喜爱书法篆刻,二十多年前在北京就曾得到著名书法篆刻家康殷先生的指导,还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个人书法展览。后来出国留学、教书,对国内书法活动参与很少。不过因为他的研究领域是书法史论,所以一直没有放弃对书法篆刻的临习,这从他的作品的熟练程度上就可以感觉出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f9c9f2b3cf3dad7b482d9b86d5b7288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f182453d918d005992f0ac072ba658ff.jpg

  祁小春在书法实践上主攻篆书,兼及篆刻。他的篆书以小篆为基础,由此上溯石鼓文和金文。多种字体的研习涉猎,使他在临池命笔之际能够融汇互用,作品的面目生动而不单调。然而不论书写那种字体,他都能通过把握熟练、发挥稳定的运笔和结字能力,表达出自己对篆书的理解与追求。首先在用笔上,祁小春喜欢以稳健为形,以舒展取势。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篆尚婉而通”,而祁小春写篆书似乎并不刻意于婉转盘绕,更多的是追求平实通畅之致。其点画逆入平出,圆润遒劲,起止处的略用提按,转折处或断或连,于展纵流走中蕴涵着轻重、疾徐的节奏变化。可以看出,他的用笔主要取法于清人小篆,强调书写的果断畅达,即使是用石鼓文或金文字形,也不刻意去模仿石刻或铜器的斑驳迟重效果,因而自有一种自然清健的意趣。在结字上,其作品有几种不同的面目:既有小篆,也有石鼓文,此外还有金文。对于不同的字体,在字形体势上则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法。如写小篆则取竖长之形,且利用垂笔的摆动增加飘扬之势;写石鼓、金文则以方正为主,取其整饰而又时时可见疏密参差的变化,体现出作者对各种古文字素材风格特点的认识和把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cfd6101ed7764e08f2fd68ac1cf0b22f.jpg

  祁小春的职业是教书和研究,秉性严谨细致,从他的书法中也可以感受到。他专攻篆书的选择固然与早年所受康殷先生的指导有关,不过他在实践中所显示出来的认真、讲法度的特点,以及平和、蕴藉的审美趣味,不能不使人联想到长期学术训练和研究工作对性情、习惯的熏陶。这使他的书法具有一种典正、朴实的书卷气息,尤其是他对书写性与古文字体势的理解和把握,更使其作品透过笔墨形式散发出浓郁的学人本色。刘熙载在《书概》中曾说:“笔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对于祁小春的书法,正应当作如是观。

退思循道    集古出新

--评祁小春书法

姚宇亮/文

  在当代中国书法界,祁小春是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这不仅仅因为他是当代王羲之研究方面的权威。祁小春被誉为当代王学研究“四巨头”之一,其论著《迈世之风》洋洋70余万言,穷尽了与王羲之相关的所有可以被开发的研究领域。也不仅仅因为祁小春身具中日两国、文史哲艺多方面的学术背景。祁小春曾任职于人民大学古籍所,又东渡日本十八年,传日本汉学研究京都学派之正宗。祁小春是书法界的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是因为他的学识和经历注定了他要在当代中国承担起某种文化使命。此前,祁小春除二十来岁就在无数艺术家梦寐以思的中国美术馆办过个展外,一度隐退出人们的视线。现在,《古鼎龙腾》是继前年祁小春的作品集《柳斋篆素》出版之后的第二部作品集。这本作品集并不以形式的新奇、风格的多样见长,但却注定了要为书法在当代迷茫、徘徊局面的突围中指引出方向,虽然甚至连他本人都没有意识到这种作用的悄然发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042a9b51b3a0b15af3afbfc6a34bf0af.jpg

▲ 祁小春篆书作品

  祁小春这本集子中的大部分作品是抄录民国秦文锦金文集联中的作品。祁小春说自己“不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在以创新为叫卖口号的当代书坛,这种不与时俱进似乎有点与时代格格不入,其实正是这种固守显示了祁小春的超然态度。超然来自于他的宏阔视界,固守渊源于他的文化自信。中国艺术从来不以形式的新奇为能事,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艺术也受到了来自西方的观念冲击,于是象征西方文化线性进步的创新在进口到中国之后,失去了其本来的文化含义,而变成了形式面目的不断翻新。失去了内蕴的图式翻新最终演化为技术的小巧、气格的卑弱。传统艺术中的“大”自此遁去,纸面上空留一副经过了一轮一轮炒作之后的空洞面具。神采、气韵、品格才是中国艺术的关键字。神采、气韵、品格来源于作品背后之人,来源于作者身上所持有的文化态度和文化使命。元代赵子昂力矫南宋的衰弊,清代碑学运动的兴起,每一次书法史的高潮都来自于汉民族中具有深受文化熏染之士的文化担当。他们在重新找回失落的大传统的同时,也将书法推向了时代潮流的前端。当代书法之失落,在于书道正气之丧失殆尽。油滑、小巧、做作、丑陋、浮躁,成为书坛主流。君不见书坛名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观其书,则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听其言,则束书不观,胸无点墨。面对书坛的种种弊端,祁小春深知要振兴书道,必须回到传统中去,以最大的功力打入传统内部,以中和、雅正、平淡之心直面伟大的传统。

  祁小春书艺以篆书为切入点,这一选择出自其对书史全盘观照之后的深刻洞见。篆实乃书之本根,仓史开其源,仰观俯察,既已别于西方人之拼音文字,民族之思维方式既赖以成。其后历经变革,演化为殷契款识,六国殊文,秦皇一统,重建法式,复申先人上以垂后,后以识古之本义,汉代篆书稍加风味,飘逸而不失典雅中正。清代篆书复昌,上追秦汉,邓石如、赵之谦莫不有所从来。吴大澂、吴昌硕上溯金文、石鼓,古意盎然。古来习篆者必通小学、必知篆书变革之大络。而今人作篆则先查字书,犹不免讹误丛生,篆之衰落,可见一端。祁小春力矫此弊,先随康殷先生研读六书,后从古文字专家白川静先生学习,出入周秦。其秉性豪迈,方以秦汉,多得飘逸风流之趣,而学古日深,较之清贤,复增儒雅中和之气。祁小春的篆书也受到了东瀛和风之陶染,其落笔果敢,放浪不羁,似了不经意,时出飞白,实笔断意连,墨气纵横。或有当代大腕劝其改体,少加顾廷龙、容希白之沉实,理由是现在书坛不太能接受行书化的篆书。而我以为其行草化之飞白篆正当可代表篆书在当代的发展。清人碑学复兴,矫帖学流弊,多作质实之笔。民国碑帖结合,化笔意于六朝碑版之中。而于篆籀一道,则大儒如吴大澂、罗振玉,虽谙于文义之考订,犹未及融墨趣于毫端。日本书人西川、青山、今井援西方抽表主义于象形文字中,为篆书艺术拓出新的空间,然终亏禹域千年文化之熏习,毕竟是昙花一现。表现主义抑或学养主义?何其难也。祁小春深究仓史,悠游汉和,执两端而用其中,审时度势,博览旁骛,其篆书既得清篆之沉雄,又兼行草之意趣,正可赓续民国以来碑帖融合之正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b6741c3437392603acb71cc8fe16a7c4.jpg

▲ 祁小春篆书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f94759219b514f9de4f03aa4cdc07cf9.jpg

  祁小春书艺以集字为手段,与宋代老米同工。米颠集魏晋古法,后人却唯见其风樯阵马,独步高迈,而不屑于作集字功夫,书艺自然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祁小春做出集字这样貌似迂曲的抉择,当来自于他的对中日书法前几十年发展的深刻认识,他对书法未来发展有着自己的预见。二战前,日本为在国际上造成其东方文化领导地位之假象,对书法施以“墨象派”之类的现代妆扮,一时间的确赢得了西方艺林的掌声。但战后二三十年中,日本书法又迅速失去了原先的创造力,陷入长期的徘徊和迷乱中。祁小春身居东瀛十数年,冷眼静观了日本书坛种种兴衰,一味的创新使日本书法失去了中国深厚传统的支撑。祁小春八十年代就是中国书法复兴的第一批弄潮儿,在经过了重重困扰、不断思索之后,又重新沉潜到伟大的传统之中。

  身传京都学派之正宗,获得立命馆大学博士学位的祁小春,深知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视觉艺术,作品中散发出来的气息,熏染着、塑造着欣赏者的心灵。气息无法言喻,却又着实存在。中华书法之传统历两千年而不绝,就在于伟大传统的背后有着一代代有着文化担当的心灵所散发、所透射出来的召唤与热量。

  祁小春少年名家,小试霜刃,艺显身退,求学东瀛,十年磨砺,恬淡隐忍,独行高蹈,泛览博闻,抱瑾怀玉,论古求真,今躬逢盛世,传兹斯文,明烛天南,玉振金声,百川归海,鲲鹏抟风,书道复兴,其庶几矣!

  文章转自:盛世艺拍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祁小春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