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世之风》读书笔记(二十九)
什么叫“待字闺中”
相关王羲之的史料记载,比较零散,祁小春先生会把每一个出现的蛛丝马迹都摆出来,然后再一一审核,最后给出一个判断性的结论。尽管有些还算不上一个结论,也能算一家之言吧。
现在我看到这部书的下册,这个部分写的是王羲之的家族系统。文字内容很多。很曲折,像侦探破案一样。我就挑着说吧:
一呢,王羲之他是怎么姓王的呢?这个问题好基础呀,因为他们的祖上是东周周灵王的太子晋,因为忠言直谏,被贬了。就不可以再用王室的姬姓了。因为原来是王室,所以就以“王”姓称之。王子晋,就是传说中很有名气的王子乔。另一个音频集(启功论书绝句百首)其中一首诗是介绍武则天《太子升仙碑》,这个升仙的太子就是王子乔。就是王羲之的祖宗呀!
第二个有名的人物,秦国大将王翦王贲父子,厉害!秦王扫六合,基本上就是人家爷俩来的,三下五除二,六国灭了。这也是王羲之祖宗系列中的。
第三个,就离王羲之近了,是老王家在晋朝能够成为门阀大族的重要人物,王羲之的祖父王览。王览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叫做王祥。著名的二十四孝,卧冰求鲤的故事,主人公就是王祥。这个王祥,他很小的时候亲娘就死了,后有了一个姓“仇”的继母,真像有仇似的,一直想害这个孩子,但他的这个异母弟弟王览,处处都敬爱保护这个哥哥。而且王祥还是对继母非常孝顺。所以留下了王祥孝、王览悌的美名。我们在上集,说《兰亭序》中避讳用字的时候,提到过的。
接下来,就说到王羲之的爹,叫做王旷。他在历史上消失的很利索,基本没有什么传记记载。就知道他是在一场混战中消失了,打那以后就没有任何消息。这个时候王羲之大概十二岁。就由他的伯父王导收养了。
然后说,王羲之的一个哥哥王籍之。他因为叔父王敦的叛乱而受到牵连,贬官。王羲之的嫂子姓周,侄子叫穆松。这几个人物在王羲之的尺牍书信中也频繁出现。经祁小春先生考证:嫂子,是王羲之的亲嫂子;侄子,是王羲之的亲侄子。
再来就是王羲之自己家里了,他有7个儿子。考证出顺序是:玄之、凝之、焕之、肃之、徽之、操之、献之。焕之,肃之,是经过一番考证的,因为史料上基本没有记载。过程也很曲折,这里就不多说了。焕之的一个考证有点意思,线索是近年在南京郊区出土的《谢球墓志铭》,写着:谢球的妻子叫王德光,是王羲之的孙女、焕之的女儿。王羲之的名字出现在东晋墓志上,这还是第一次。
最后,说说王羲之的女儿。老王就一个女儿,叫什么名还不知道。但这里考出了她的字,叫做“孟姜”,就是孟姜女的孟姜。线索也是一个出土的墓碑:挖出了一块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公主的墓志,记载李世民喜爱王羲之,爱屋及乌,把自己女儿的字起成和王羲之女儿的字一样,叫做“孟姜”。由此知道了王羲之的女儿字“孟姜”。
以前的女子都有字吗?而且,怎么都叫“孟姜”呢?还有,我听“一说春秋”的节目里,也特别多的王室女子,叫这个姜,那个姜的。姜就那么好吗,怎么不叫什么葱,什么蒜呢?
春秋大家的女子是有名有字的。穷人家的估计就算了吧。一个小孩子生下来,3个月时候,先由家长起个名。男孩子到了20岁行冠礼时,家长就会给起个字,这时,这哥们就可以取媳妇儿了。女子呢,也是说成人礼,16岁及笄礼,及笄就是往头发上插个簪子。这时,可以由未来的夫家或者自己的家长给起个字,也就可以嫁人了。所以成语“待字闺中”就是这么来的。女子没有字的时候还不能嫁人。
《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见面,小贾就和小林说:妹妹眉尖若蹙,我送妹妹一个表字,莫若“颦颦”二字最妙。现在可懂了,这个暗示太强烈了,难怪小林一直以小贾的媳妇儿自居呢。
说说这个“姜”。在周朝,国姓是姓姬,武王姬发。娶的谁呢,姜太公的女儿,就是说皇后姓姜。要是听《封神榜》的话,就不成了,老姜头七十多岁才下山,娶了个扫把星还离婚了,哪来的女儿?就是说,周朝婆家姓姬,娘家姓姜。后来诸侯国中齐国也是大国,齐国姜家的女儿嫁天下。嫁到卫国,就叫她卫姜;嫁到燕国,就叫燕姜;嫁到鲁国,就叫鲁姜。也有不按照地名,而按照排行叫的。到王羲之他们那会儿,这个字,估计就是按照俗礼取的。所以,才出了那么多的“孟姜女”。
我看《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先生曾经说,王守仁(心学的圣人王阳明)是王羲之的后裔。哈,你隔壁的老王家,还是挺厉害的。
《迈世之风》,边读边说,今天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的交流!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