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世之风》读书笔记(二十八)
《兰亭序》真迹的始末
这一阵子在看《迈世之风》,是关于《兰亭序》的一些内容。研究王羲之,怎么能不研究《兰亭序》呢,兰亭几乎成了王羲之的等价符号了。不过,祁小春先生要扔给朋友们一个炸雷:《兰亭序》真迹,从来没有存在过!当然了,这个炸雷,也许只是一个幻想雷,如果它真的那么有根有据的,那这个雷早就炸开花了。就是因为大家谁都没有真凭实据,只有所谓的旁证,只有推测,所以才会有很多的说法、传奇。大凡传奇之所以成为传奇,就是因为它的神秘。
现在呢,我们就掰扯一下祁小春先生给出的一些线索,听听祁小春先生的一家之言。
我总结了一下祁小春先生的思路,它对《兰亭序》真迹的疑问主要就是:来无影,去无踪,中无凭。《兰亭序》真迹的来源都是传说,没有正史记载,此谓“来无影”;《兰亭序》真迹最后随唐太宗入昭陵,但昭陵曾经被五代时候的节度使温韬盗挖,也没有被发现或者在世间重现。此是“去无踪”;“中无凭”是说没有像武则天的《万岁通天帖》那样被史书详细记录过,无凭无据。
另外,祁小春先生还在一些细节上比对了前人见解。其中有著名的有清朝李文田对《兰亭》的质疑,有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兰亭论辩的一些说法。各方见解都有道理,但证据不足,都不能压倒性的解决《兰亭》真迹的问题。如同《红楼梦》后八十回的迷案一样,虽然解决不了,但吵吵的也还有趣,所以有了“红学”,这个“兰学”也不错呀!有红有兰,色彩鲜艳。祁小春先生提出二条见解,我很感兴趣:
一呢,他比对了《兰亭序》的内容和西晋文人石崇的《金谷诗序》。因为《世说新语》中曾记载,有人将王羲之的《兰亭序》与石崇的《金谷诗序》做比,说很像,王羲之感觉很得意。祁小春先生就认真比对了两个序文内容,发现不论从格式,到行文,确实很像。再有,王羲之在兰亭聚会的时候,自己也是赋了二首诗,比对了他的诗和他的序文,序文里的语句竟然和诗里面的语句重复率极高。王羲之也太贫了,就会这么几句嗑儿吗,来回用。这个事情很让人费解!还有一个比对内容,王羲之同时代葛洪的一篇文章:其中“修短随化”、“放浪形骸”、“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竟然相似的很,也不晓得谁抄谁的。感慨呀:千古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祁小春先生的用意是,如果后人想要做一篇类似《兰亭序》的文章,那么这篇作文的题材、格式、遣词造句都是有参考之处的。
二呢,祁小春先生对《兰亭序》文中的一个用字,提出质疑。就是“揽”字。在文中呢,本来应该用“一览无余”的“览”,即“看,阅读”的意思。但文中都被换成了提手旁的“揽”。为什么呢,为了避讳。因羲之的曾祖父叫做王览。但祁小春先生认为,王羲之在文中没有必要非要用“览”字不可,可以替代而又不发同音的字有的是,比如:读,观,咏,诵,阅,看,见,省,睹等等。祁小春先生认为,这反而是造假的人,为了让后人感觉真实而故意选择了避讳用字。就像古董做旧的意思吧,特为做的“旧”,让人来“打眼”的。
总之,关于《兰亭》真迹,祁小春先生支持一个大胆的观点:《兰亭序》的内容本来没有那么长,可能只到“夫人之相与”这句之前,与《临河叙》的文字差不多。而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兰亭序》,不过是唐朝文人为了逢迎唐太宗,而有意加上去的一段润色补充文字。所以,所谓的《兰亭序》全文,在唐太宗时代才真正出现。那么以此全文为基础的《兰亭序》书法真迹更是唐人伪作,自然会是扑朔迷离来无影,去无踪,中无凭了。
《迈世之风》边读边说,《兰亭》的悬疑剧,先追到这里了。感谢您的收听!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